數字化變電站技術是變電站自動化技術發展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次變革,對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各方面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數字化變電站三個主要的特征就是“一次設備智能化,二次設備網絡化,符合IEC61850標準”,即數字化變電站內的信息全部做到數字化,信息傳遞實現網絡化,通信模型達到標準化,使各種設備和功能共享統一的信息平臺。這使得數字化變電站在系統可靠性、經濟性、維護簡便性方面均比常規變電站有大幅度提升。
數字化變電站在我國發展迅速,從1995年德國提出制定IEC61850的設想開始,中國就一直關注IEC61850的發展。全國電力系統管理及其信息交換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自2000年起,將對IEC61850的轉化作為工作重點之一。從CD(委員會草案)到CDV,從FDIS到正式出版物,標委會及其工作組專家密切跟蹤IEC標準的進展,用近5年的時間,二十多位專家的辛勤工作,完成了IEC61850到行業標準DL/T860的轉化。
標準轉化的同時,國內*設備制造商如南瑞集團、北京四方、國電南自、許繼電器等同步開展了標準研究和軟硬件開發。2006年以來,相繼有采用IEC61850標準的變電站投入運行,從110kV到500kV,從單一廠家到多家集成,國內對數字化變電站工程實踐的探索正在向縱深發展。
在國調中心的領導下,從2004底開始,標委會成功組織了6次大規模互操作試驗,極大地推動了基于IEC61850標準的設備研制和工程化。
為規范IEC61850在國內的有效有序應用,2007年,標委會將DL/T860標準工程實施技術規范納入工作計劃,并迅速組織有關專家進行起草,經廣泛征求意見,2008年該規范通過標委會審查報批。成為指導DL/T860標準國內工程實施的重要配套文件。
目前,國內各網省公司都進行了數字化變電站試點,對DL/T860標準的應用程度和技術水平各不相同,有單在變電站層應用DL/T860的,也有在過程層試驗的,還有結合電子式互感器應用的;有單一廠家實現的,也有多達十多加設備制造商參與的。數字化變電站的試點已經較為充分,現在應該到了總結成功經驗、探討發展策略的時候了。
未來,在智能電網建設的大背景下,數字化變電站快速發展是必然趨勢,但首先要解決電子式互感器的可靠性問題、網絡交換機的可靠性問題等。
我國目前已建成或者在建的數字化變電站同國外的數字化變電站相比,有不同的的特點:
國內數字化變電站更重視可靠性問題,故較多采用冗余網絡方式。
國內數字化變電站較多采用IEC61850-9-1,但該標準未來非IEC主流推薦,國內需盡快開發基于IEC61850-9-2的系統。
因為技術成熟度問題,國內對電子式互感器的應用還比較保守。
IEC61850是面向未來的變電站自動化技術標準,也是*關于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第1個完整的通信標準體系,目前我國投運的數字化變電站均以IEC61850為統一標準,但在對標準的理解、執行方面還需進一步統一規范。
IEC61850的概念思想非常先進,應該講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影響力。電力系統的其他領域都很重視IEC61850,有的直接引用其文本形成本領域的標準,有的吸收其思想,編制相關標準。IEC61850一套標準涵蓋電力系統各個方面是不現實的,但它的先進思想和部分技術一定會被廣泛引用。
由于IEC61850標準體系龐大,六次互操作,暴露出一些問題。如IEC61850標準本身描述不*一致;各廠家對標準理解不*相同;對應用時的一些細節未作要求(系統結構、網絡冗余問題、保護裝置定值的建模問題等)等。要解決以上問題,應該由多方共同努力完成:
首先國內的用戶和設備制造商要有統一標準的共同愿望,其次,標委會要加強組織協調,發揮公正平臺作用。進一步細化完善國內工程實施技術規范,配套建立其他如功能規范、設計規范、驗收規范等。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完善,我國數字化變電站的試點建設已經有了相當數量,有必要進行階段性總結。所以,我們“數字化變電站應用經驗高峰論壇”,想要通過此次高峰論壇,匯集國內數字化變電站領域*影響力的專家,通過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一定能為我國數字化變電站的發展走上健康正確的方向發揮重要作用。
地址:上海市共康路1018號
: 200443
: 徐壽平
電 話:
傳 真:
手 機:
個性化: